最近在小区里看到一些家长讨论关于幼儿园的自然角微型生态圈,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。先说一下,我理解的这“自然角微型生态圈”其实就是幼儿园里给小朋友们打造的那种小小的、类似迷你版的自然环境,可能就是一个角落,里面放着植物、小动物、一些有趣的自然元素。其实我觉得,这种设计本身就很有意思,像是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迷你版的“世界”,让他们在其中学到自然的奥秘。
说到这,我就想到我小时候,记得有个自然角,里面有些小植物,老师会带着我们去观察,有时候还有蚂蚁窝,反正就是有那么一片地方是完全属于大自然的小天地。说实话,我记得最深刻的不是植物长得有多好看,而是那些小蚂蚁在忙着搬运食物的模样,真的是让我觉得“哇,原来它们是这么忙碌的”。现在想来,也许这就是“微型生态圈”的魅力吧。
不过有时候,看到一些家长和老师讨论生态圈时,话题有点跑偏,觉得是不是有些东西说得太复杂了?毕竟,生态圈这两个字听起来就有点学术感,反正小朋友还小,能看到点儿绿色,听点儿小动物的叫声,其他的我看没啥必要那么强调吧。
然后就是小动物的问题。记得前阵子有些家长在讨论,幼儿园该不该养小动物。有些家长觉得养点小鱼或者小兔子对孩子有好处,可以让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。可是,我自己觉得,虽然小动物确实有趣,但它们的“保养”可不是一件小事啊。哪怕是养个小乌龟,得知道怎么喂它,怎么清洁水缸,不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“死角”了。尤其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忙工作,没那么多精力去照顾这些小生灵,可能最终还是孩子们失望的更多。
不过,想想也能理解,自然角微型生态圈好像真的是在试图让孩子们接触自然的一部分,虽然它的界限很小,但它能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理解生态、观察生命的窗口。那些小小的绿植,偶尔跳跃的小虫子,甚至是偶尔出现的蝴蝶,都能让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。
我觉得这些东西本身就很宝贵,因为在这个信息化、快节奏的时代,能让孩子们慢下来看一看这些微小的变化,似乎才是“自然角”最本质的意义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