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什么叫100%准确?我说这话的时候,可能大家脑子里都会浮现一个标准答案,一个绝对的结果——是的,完全对的,没错!但其实说到100%准确这个事儿,真的是个挺让人纠结的事。因为你越想要追求准确,越觉得这事儿其实挺难的,尤其是在生活中。有时候,明明知道自己做得差不多了,但总会觉得心里有个声音在说:真的完全对吗?
比如说你去超市买菜,挑了两个看起来差不多的西红柿,你觉得没问题,拿起来就走,付完钱回来,打开袋子才发现,两个西红柿一个软一个硬,根本不是同一批的。那个时候你就会怀疑,这个“100%准确”到底是什么鬼?是不是大家都说得太简单了?要是你去网上查一下,什么“100%准确的挑选法”之类的文章,结果你会发现,每一个方法都有例外,每个步骤好像都能出点问题。就是因为,生活中的很多事,根本不能做到百分百准确。
再比如说,今天早上去吃早餐,老板说“新鲜出炉的包子”,但我咬了一口,发现包子皮还挺硬,里面也不热,真是个大写的“不准”。但是,如果你去纠正老板,说“老板这包子不热,不准确啊”,他说:“刚刚才蒸出来的,热了就不好吃了。”这时候你又懵了:啥叫准确?到底是新鲜才好,还是热才对?那种搞不清楚、模糊不清的100%准确,有时候是不是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?
说到这儿,又想起来某次跟朋友讨论电影的事。你知道的,电影评分网站上满是各种“100%准确的评价”,有些评论说这部电影是“经典之作”,一定得看;有些又说这部电影“垃圾堆的废料”,简直浪费时间。这就有点让人怀疑了。我们讨论的时候,大家都拿出了自己最有力的理由,彼此吵得不可开交。最后才意识到,准确这种东西其实很主观,100%的标准根本不可能适用于每个人。
有时候,我还会觉得,我们在做很多选择时,其实根本就不需要追求绝对的“准确”。比如选工作、选朋友、选对象,我们经常会说:“我想找个最合适的,100%对的人”。可是,实际上,不是每一件事都能用这种标准来衡量的,不是每个决定都能像数学题那样有标准答案。有时走着走着才发现,原来没有完美的选项,准确就变成了一个相对的目标,目标的你也得准备好接受“误差”存在的事实。
所以说,真正让人觉得诡异的是,明明知道生活中很多事儿都不会百分之百准确,还是会在潜意识里期待有个完美的标准出现。有时候你想要的100%准确,可能只是一种理想中的完美感,实际生活中,更多的是接受那些“接近”的东西,找点小缺陷,也能活得挺开心的。
你看,准确到底是种什么东西?我也说不清,反正有些时候,你真的就是得接受,生活就是不完美。